十载砥砺奋进路 谱写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天水房产网转载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使命,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年来,全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得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秦州区城区)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3、2016、2019、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700亿元。全市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386.95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750.33亿元,年均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68.3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41.14亿元,年均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38.4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95.68亿元,年均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1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13.51亿元,年均增长8.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加。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加。2021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279元,比2012年提高13276元。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3.0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7.8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59.14亿元增加到336.07亿元。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集聚,城镇化进程持续提升。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68%,比2012年提高15.77个百分点。
(华天电子生产车间)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凸显
全市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扩总量、三产强基础”的思路,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合理的同时,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向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7.7:35.8:46.5优化为2021年的18.8:26.1:55.1,仍然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从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看,2021年第一产业比重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8.6个百分点,一产、三产比重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全市粮食总产量从2012 年的118.66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33.02万吨,水果产量从69.9万吨增加到173.72万吨,蔬菜产量从123.78万吨增加到234.27万吨。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年来,全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提质扩量工程,加快推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华天电子科技园、长城电工产业园、星火数控重型机床制造基地、电科院电工产品综合检测试验研究基地等项目全面建成,经开区“扩区增容”和企业搬迁改造持续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工业经济新动能新产业发展较快,2013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31%提高到2021年的33.9%,提高2.9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32.5 %提高到2021年的41.9%,提高9.4个百分点。
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全市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业较快发展,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天水大剧院、天水西关古城保护利用、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实施。随着宝兰高铁在天水开通运营,天水与沿线各城市联系日益密切,与相邻城市经济交流合作加深,促进天水交通运输、商贸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13.51亿元,年均增长8.3%,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1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旅游人数2892.62万人次,是2012年的2.5倍;旅游综合收入167.51亿元,是2012年的2.7倍。
(麦积区城区)
三、投资消费同步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十八大以来,全市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在长城电工天水电工电气产业基地、天平高速、静天高速、有轨电车示范线、城区引洮供水工程、职教园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G6-OLED载板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2%,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和谐家园、天水天庆国际、碧桂园、恒顺、万达等住宅小区开发投建,有力带动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3.2%,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0.6%。
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八大以来,全市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消费热点不断呈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22亿元,年均增长8.5%。城镇消费市场活跃,居民消费活力提升。2021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30.6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9%,年均增长9.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总额65.6亿元,占22.1%,年均增长7.0%。城镇消费市场增长速度快于乡村消费市场增速,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秦州区城区)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12年,小学学龄儿童在校生巩固率96.38%,初中学龄儿童在校生巩固率96.51%,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6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8%,基础教育普及率提升。
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加强。2021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36个,是2012年的5.6倍;床位1.94万张,比2012年增加64.4%。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6万人,是2012年的2.6倍,全市执业(助理)医师6814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精准防控,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守护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体育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21年,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7个,比2012年增加20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51%和99.5%,分别比2012年增加0.56、0.75个百分点。截止2021年,全市共建成市级体育中心1个,县区级体育中心5个,乡镇综合文体站113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86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25个,笼式足球场52个,全市体育场地面积达到556.4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8平方米。体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科技创新效能不断提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2021年,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75家,发明专利授权量57件。202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9.64亿元,年均增长13.2%。截止2021年,建成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中等科技创新平台35个。
五、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生建设,积极增加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民生福祉大幅改善。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扶志扶智,巩固脱贫成果,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经过8年艰苦努力,全市92.0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6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两区五县全部摘帽,“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稳定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推动城镇职工收入正常增长,完善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制度,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51元,比2012年增加17074元。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民稳定增收,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4元,比2012年增加6170元。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59元,比2012年增加689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35元,比2012年增加7171元。
社会保障网织密兜牢。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2021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08万人,比2012年下降18.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9.4万人,比2012年增加95.2%。2021年末,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4.48万人、26.15万人,分别比2012年减少6.32万人、14.17万人。
六、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美丽天水建设加快,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天水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要求,坚持重点工程造林、社会造林和全民义务植树相结合,大力拓展国土绿化空间。十八大以来,天水市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草288.4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84%,草原植被覆盖度达84.11%,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7600平方公里,治理率达78.83%。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占总天数的94.5%。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节能降耗减排成效显现。十八大以来,天水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人民群众畅享蓝天白云。202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8.4%,年均下降3.6%。
十年砥砺奋进路,羲皇故里谱华章。十八大以来,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数字不断跃升的背后,是天水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三量并重”,突出“四个导向”,做好“四篇文章”,加快建设“三城三地三中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拼搏实干,努力开创新时代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天水市统计局
2022年9月16日